节水灌溉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及

 

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教育也逐渐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其中以社会公益项目为核心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强调实践育人机制的有效实施,希望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社会育人的最终目的。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基本理论

围绕高校大学生群体所展开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其根本宗旨就在于奉献、友爱、团结与互助。例如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各种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性质的社会生活活动,引导大学生奉献个人力量,在不追求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投身到社会改善的工作当中,这就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基本目标。在该基本目标中,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同时大学生也会将自身在平时所积累的志愿服务经验展示出来,更好地推进项目发展,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与教育实践经历。当学生走出校园,他们也会因为曾经参加过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而感同身受,在工作实践中再次获得价值感与成就感,全面促进公民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以上就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实践育人这一层面所体现出的基本内涵与人文价值。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开展的现状与现存问题

虽然说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其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其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下文就将指出这些现实问题,希望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的良性开展找到症结。

(一)服务实践活动宣传渠道单一

在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的开展现状方面,我国各地院校也曾进行了相应调查分析。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针对2000名大学生展开调查中发现,有94%的大学生曾经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在阻碍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调查方面,有80%的大学生认为是时间原因,其志愿活动时间本身会与个人学业及生活产生冲突。不过其关键问题还在于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的宣传手段及渠道都过分单一,无法吸引大学生参与进来,且侧重于校内的志愿活动过多。

(二)对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认知尚浅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有74%的大学生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理解为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行为,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还有待提升。实际上,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其本质还在于育人,通过社会上的一些志愿者行为来实现志愿服务内容的精神内化,由此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国家及社会责任意识,养成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行为的积极态度。

除上述两点外,实际上当前社会针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开展方面也存在明显问题,例如它的社会支持系统还不够完善,这让许多大学生即使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也未能得到较好的社会精神与物质回馈,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兴趣与意愿。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实现路径

为了切实有效实现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基本价值与功能,还应该更科学合理地组织其活动架构,专门建立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实践性培训体系。本文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该院开展的“我是河小青,美丽湖南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活动项目,深入分析其服务活动做法与实践育人实现路径。

(一)湖南省水资源基本状况分析

湖南省水资源总量相对充沛,年水资源总量达到1689亿m3,但由于省内经济持续发展,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生产力布局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问题,且问题愈发尖锐,用水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所以全省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任务相当迫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湖南省也提出了基于三条红线的“管水底线”(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和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域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希望全方位实现省内管水控水,利用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力量达成省内水治理目标。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组织校内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借此机会展开实践育人,以“水育潇湘”为节水护水志愿服务项目主题,以“我是河小青,美丽湖南行”为大学生实践育人载体,在院内外建立了特色水文化平台,为志愿服务结出丰硕成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