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

甘肃省水资源节约成效分析

 

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境内分布有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甘肃省水资源相对短缺,2010-2017年间,甘肃省水资源总量呈波浪形变化,水资源总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和地下水资源量[1]。经统计,甘肃省2018年人均水资源量1345.7立方米/人[2],远远低于全国2018年人均水资源量1971.8立方米/人[3]。如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未得到足够重视,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家有关水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并立足甘肃实际,深入开展水资源节约工作,使得用水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一、甘肃省水资源节约相关政策法规

为l 做好节水工作,在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甘肃省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范l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先后出台了《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1990.07)、《甘肃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2003.05)、《甘肃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2004.04)、《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实施意见》(2004.11)、《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2010.06)、《关于甘肃省“十二五”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2011.06)、《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办法》(2011.06)、《甘肃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2012.07)、《甘肃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2013.01)、《甘肃省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2013.11)、《甘肃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2015.11)、《甘肃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6.08)、《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版)》(2017.05)、《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02)、《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2019.10)等文件,从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价格、污水处理收费等方面进行约束,以促进节水。2020年7月31日,《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审议通过,标志着甘肃节约用水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新阶段,为全面实施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法治保障。

图1 甘肃省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

二、甘肃省水资源节约成效

(一)甘肃省水资源概况

2004-2018年间,甘肃省水资源总量变化呈波动趋势,最小值198.8亿立方米,最大值354.9亿立方米,均值257.4亿立方米。这十五年间,甘肃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例较稳定,平均值为0.95%。将甘肃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进行对比发现(见图1),十五年间甘肃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1000立方米/人上下浮动,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000立方米/人,甘肃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几乎仅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一半,说明甘肃省属于水资源较匮乏的省份。但是,这期间甘肃省供水总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2%。甘肃省依靠全国约1%的水资源供应了全国约2%的水,甘肃省水资源负荷较大。

(二)甘肃省用水总量情况

对甘肃省2004-2018年间用水总量进行分析(见表1),2004-2012年间,甘肃省用水总量变化不大,此后用水总量显著下降,其中2018年用水总量比十五年的平均值下降了6.88%,说明甘肃省节水政策行之有效。这些政策引导下的用水量减小主要表现在工业用水量降低,除了2011年、2012年工业用水量出现一个高峰,十五年间甘肃省工业用水量整体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2018年工业用水量比2004年降低了44.64%。这是因为甘肃省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工业节水问题,在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下,工业用水量呈逐年降低趋势。2013年发布《甘肃省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遏制了同期生活用水增加,使生活用水在2012年之后明显减少。2004-2018年间,甘肃省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且十五年间农业用水总量无明显变化,说明实施的节水政策对农业用水调控作用不明显。这主要是农业结构和耕作方式导致的,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以旱作为主,该地区降水量小,农业生产基本依靠人工灌溉,陇东和陇南地区虽然降水量较河西地区高,但这些地区主要是以马铃薯和蔬菜产品为主,要实现农作物增产,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且甘肃省的人工灌溉基本是以大水漫灌等用水量大的灌溉方式为主,这种传统粗犷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甘肃省农业用水量一直居高不下。甘肃省生态用水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在2018年达到了十五年间的峰值,高达5.76亿立方米,说明甘肃省的生态建设在逐步加强。

上一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下一篇:没有了